茂名日報記者鄧義深張越通訊員謝國裕謝楠吳嘉華
迎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特別報道之一
看發展
迎接市十一次黨代會
2011年,是茂名高新區體制“歷史紀年元年”,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實行“園鎮互動”管理模式;
2013年4月26日,以電城、博賀兩鎮為核心的茂名濱海新區起步區正式運作,“荒灘寫傳奇”由此開篇;
2013年7月5日,水東灣新城掛牌成立,立志建立優美漂亮的海灣城市,成為茂名城市擴容提質的主戰場。
至此,撐起茂名濱海發展的“鐵三角”成型。三個先后開創的發展平臺,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朝著相同的奮斗目標——向海而興、圓夢濱海,而闊步前進。
今天,起步區的“港口”、高新區的“產業”、水東灣的“新城”,已形成“港-業-城”聯動并進之勢,成為茂名發展的新引擎、新增長極,逐漸豐滿的“兩翼”之一。
項目:高新區建成72個
項目是發展之基。近幾年,三大平臺以項目為抓手,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匯聚發展力量,攢足發展后勁。
茂名高新區在三大平臺中成立最早,基礎最扎實。2011年以來,高新區圍繞市委、市政府“一體兩翼三大抓手”的工作思路,利用“園鎮互動”管理體制改革契機,以主攻產業鏈招商引進優質項目,大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截至目前,高新區累計引進項目143個,總投資188.33億元。其中,建成項目72個,總投資78.33億元;在建項目64個,總投資93.74億元;落地項目7個,總投資16.25億元。今年新增開工項目16個,新增投產項目4個。
高新區園區不但吸引了眾多“中”字頭和“國”字號大企業前來投資洽談,入駐了德國巴斯夫、法液空等跨國知名企業,還涌現出一批石化行業細分領域“單打冠軍”企業。比如,新華粵石化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碳九產品生產企業;眾和呈馳建成國內第一套工業化透明抗沖樹脂生產裝置;重力石化機械制造了國內第一套45萬噸/年聚丙烯多區環管反應器,是全世界掌握該項技術的極少數公司之一。
從一片荒灘野嶺中起步的濱海新區起步區和水東灣新城,也通過項目引進和建設,短短三年發展日新月異。
2013至2016年,水東灣新城納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12項,目前已開工11項。在建道路橋梁項目總長度37公里,交通設施取得重大突破,向東——具有發展標志性意義的水東灣大橋建設目前已全面進入主體建設階段,40根主橋樁基已全部完成,引橋墩身已浮出水面,首個鋼吊箱下放成功并已完成封底;向南——南海旅游島主要道路改造升級已基本完成路面改造工程;向西——慧城三街、歌美海大橋、海城西路快速推進;向北——智城大道南北全線貫通,新城內外交通路網初具雛形。
濱海新區起步區的項目建設也取得了突破,港口建設卓有成效。今年新區列入省市重點項目20個,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19個。億噸大港建設的關鍵性工程茂名港博賀新港區東西防波堤工程不斷向大海延伸,至目前,東西防波堤工程進度已分別完成96%和78%,有望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堤身建設。粵電煤炭碼頭自建防波堤基本完工。
投資:起步區完成108億
高投資率是一個地區經濟起飛期的主要表現。作為茂名發展的新引擎,三大平臺持續保持了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促進了經濟發展,為全市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013年至2016年10月,濱海新區起步區合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17億元。其中,2013年成立當年,以完成投資17.7億元扎實起步;2014年完成投資22.7億元,增長28.24%;2015年完成投資繼續保持高增長,完成46.17億元,增長103.39%。
巨額的資金投入,使新區起步區的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實現了新區開發開放的大突破。
比如,廣州港通用碼頭工程今年9月正式動工;冼太景區第一期核心景區300多畝建設初顯規模,浪漫海岸二期工程項目溫德姆酒店正式營業,放雞島公園正在全面升級改造;茂名港大道南段改線和延長線工程主車道達到通車條件,博賀灣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車,博賀灣大橋及東連接線工程開工建設;保利茂名大都會首期開盤。
短短三年建設,使濱海新區起步區在鹽堿灘上揚帆起航,成為“海絲”經濟帶重要戰略節點。
高新區投資同樣勢頭強勁。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39.4億元,同比增長26.61%。隨著北片區的徹底收尾,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逐漸轉移到了西南片區。近年來先后啟動了工業大道、高新大道和河南一區二至七號路等工程,尤其是工業大道和高新大道的建設奠定了高新區“三縱兩橫”的主干路網框架體系;園區內西南管廊、供水供電及通訊等配套建設也取得了可喜進展。
水東灣新城固定資產投資同樣保持了高速增長。2015年,水東灣新城重點開發區內南海、高地街道完成投資27億元,同比增長115.12%。今年1至10月,南海、高地街道完成投資24.02億元,同比增長48.03%。總投資約38.71億元的“九路一廠雙橋雙道兩公園兩改造”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鋪開,茂名市中心醫院、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濱海校區等公服配套項目先后落戶水東灣新城,同時水東灣新城正通過規劃園區打造,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定向引入產業,如海參干果產業園,目前已進入具體謀劃階段。新城僅用三年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發展。
融資:水東灣新城約54億
新區建設都離不開資金支持,融資是破解資金難題的有效辦法之一。三大平臺近年來以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舉措,不斷夯實融資體系,為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水東灣新城成立至今,不斷主動尋求資金籌措突破口,已成功融資53.79億元。其中,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4.5億元,新型城鎮化專項貸款3.8億元,以水東灣新城路網建設工程為載體成功申請9.4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水東灣綜合整治開發項目成功申請中交路橋投資基金17.69億元和農發行10億元貸款,BT、PPP融資8.4億元。
濱海新區起步區創新融資渠道,通過市場化運作,茂名港集團目前已成為新區重要的融資平臺。從2013年至2016年10月止,新區共融資43.32億元。其中,土儲融資到賬5億元,茂名港集團融資到賬38.32億元。
高新區于2012年從工行茂名分行融入項目資金7000萬元,實現了融資零的突破。2015年廣東茂化發展有限公司從國開行融資0.25億元。2016年高新開發有限公司從市農發行融資5億元、廣東茂化發展有限公司從市農發行融資5億元,高新開發有限公司從國開行融資1億,博晟投資有限公司從市建行融資7.2億元,2016年融資合計18.2億元。
增長:三大平臺氣勢如虹
從三大平臺成型到發展,短短的三五年時間,這三片經濟曾經薄弱的區域,呈現出了較高增長的勢頭。
茂名高新區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48億元,比2013年增長1.34倍,年均增長約52.86%。其中,2015年完成本級稅收0.73億元,比2013年增4.3倍,年均增長約131%。2016年前三季度,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全口徑稅收增長25.17%。自2013年來高新區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化工園區20強”,穩居全國化工園區第一方陣。2015年12月被評定為廣東省星級服務優秀園區(五星級)。高新區目前正向國家高新區靠攏,劍指世界級石化科技新高地。
2013年至2016年10月,濱海新區起步區地區生產總值309.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82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6年1至10月,新區公共預算收入0.589億元,增長58.2%;稅收收入0.297億元,增長25.9%。
2015年,水東灣新城重點開發區內南海、高地街道的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29.73%;稅收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36.49%。今年1至10月,規上工業總產值31.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92億元,同比增長4.31%,稅收收入0.81億元,同比增長2.84%。
日新月異的三大平臺,正徐徐開啟茂名濱海發展的壯闊畫卷……
原文鏈接:http://paper.mm111.net/shtml/mmrb/20161205/57486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