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武漢市政府常務會日前通過相關方案,強勁投資傳遞出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雄心。據湖北日報消息,未來6年,武漢市計劃投資951億元,圍繞港航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支撐能力提升等50個項目拓展航運樞紐能力。 根據《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核心區建設規劃(2030)及近期實施計劃(2014年—2020年)》,武漢計劃到2020年初步建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按照規劃,該航運中心2025年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將達1000萬標箱,形成以武漢為核心的江海直達型內河航運中心,將匯集集裝箱運輸、船舶制造、航運綜合服務、物流及貿易、航運科技與教育、信息服務六大基地,以及水運交通、物資集散、港口經濟三大樞紐。 據武漢新港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點圍繞“四平臺、一特區、一主體”進行建設。即建設陽邏港綜合保稅園區,構筑臨港開放平臺;建設武漢航運交易所,構筑航運交易平臺;建設陸地港,構筑港口功能延伸服務平臺;建設航運公共信息交換中心,構筑信息聯通共享平臺;集聚發展航運要素,構筑航運產業特區;整合發展市場主體,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在這份涉及50個項目的建設清單中,投資額達200億元的“七龍湖航運產業特區”最為引人注目。一改過去發展航運就興建港口碼頭的傳統觀念,武漢市計劃將五分之一的資金,投入這片以現代航運服務業為主的商務區上。武漢新港管委會介紹,該片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位于武漢陽邏港、花山港和鄂州三江港合圍之中,四周遍布物流、電商基地,對外輻射能力很強。特區內擬集中布局新港海關、商檢、金融、物流中心、高端酒店等,具備航交所、航運企業總部、船舶研發培訓等功能,最終形成一座集聚金融保險、信托服務、科技研發、商務產業等為一體的高端現代服務商務區。 業內人士介紹,武漢的航運企業、主管機構等航運要素資源,均沿長江布局,過去多集中在漢口江漢關、漢陽楊泗港周邊。隨著貨運業務外遷,這些市場主體、監管服務機構距離陽邏核心港距離拉遠,愈發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武漢新港管委會主任張林表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的建設,應改變過去只看重投入和硬件的思路,將重點轉移到打造航運中心產業集群建設上來,著力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業這一“軟實力”。七龍湖航運產業特區將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全國優秀的港航企業和港航管理人才入駐,培育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實體產業和龍頭企業。 來源:中港網 |
>> 返 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