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6月9日消息,國務院近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批復》顯示,國務院已于6月3日批復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
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后,中國的國家級新區擴容至9個,據中港網資料,此前的8個分別是: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設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設立;2010年6日,重慶兩江新區設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設立;2012年8月,甘肅蘭州新區設立;2012年9月,廣東南沙新區設立;2014年1月,陜西西咸新區和貴州貴安新區同時設立。2014年6月設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同時也是今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3個國家級新區。
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
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設立并建設好青島西海岸新區,對于全面實施海洋戰略、創新軍民融合機制、深化海洋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深遠海開發與陸海統籌發展和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批復,青島西海岸新區位于膠州灣西岸,包括青島市黃島區全部行政區域,其中陸域面積約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青島西海岸新區區位條件、科技人才、海洋資源、產業基礎、政策環境等綜合優勢明顯,具備推進陸海統籌、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發展的獨特條件。
批復要求要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服務于青島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發展定位,把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舉措,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要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對外對內開放,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青島西海岸新區基礎雄厚
國務院批復設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有著優越的海洋資源: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海岸線282公里,灘涂83平方公里,島嶼42處,沿岸分布自然港灣23處。
2013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經濟實現增加值475億元,占青島市海洋經濟增加值的34.5%,占全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4%,超過全國平均近10%的占比水平。
青島西海岸新區集聚了港口航運、石油化工、家電電子、船舶海工、汽車及零部件、機械等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北船重工、武船重工等百余家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以及中船重工711所、725所、702所等頂尖科研院所,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為龍頭的完整產業鏈;積聚形成了以明月海藻、聚大洋為代表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藥物、海洋功能食品等產業;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方興未艾。
定位“四區一基地”
獲批后,新區決策層提出了“實施海洋戰略,率先藍色跨越,建設美麗新區”的發展目標,將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擬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與裝備、海洋能源開發、海洋功能生物資源利用、海上娛樂文化、海洋探測監測與信息服務等六大海洋新興產業。
在“四區一基地”的五個定位上,“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將發揮和放大青島海洋科研和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海洋經濟升級版;“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將依托前灣港、董家口港和古鎮口港,建設國家陸基綜合保障體系,依托國家級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打造以深海探測為導向的國家深遠海開發重大創新平臺和推動深海探測開發裝備產業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重點發展船舶配套、電子信息裝備、航空、衛星通訊等軍民結合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海軍城;“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重點依托青島保稅港區、中德生態園、中日韓創新產業園等國際化園區,在海洋產業合作、跨國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化管理、技術、人才、制度國際合作與交流,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區,構筑我國參與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范平臺;“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重點開展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立陸海統籌一體化發展機制。
發力海洋經濟
青島西海岸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已經醞釀多時。
據中港網資料,2011年獲批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就曾提出,合理調整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重點城市行政區劃,規劃建設青島西海岸、濰坊濱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經濟新區。
次年,青島市印發了《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規劃范圍與此次獲批的新區范圍一致。此后,國務院同意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設定新的黃島區,將當時的黃島區和縣級膠南市合二為一,從而將新區行政體系進一步理順。
根據山東當地媒體報道,2013年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曾就14名兩院院士關于從國家層面上在青島規劃建設西海岸經濟新區的信函上作出批示,請國家發改委統籌考慮。
根據此前公布的規劃,新區被規劃為“一核兩港五區”。即新區中心區,前灣港和董家口港,保稅功能拓展區、國際經濟合作區、董家口經濟區、西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古鎮口服務保障區五大經濟功能區。
根據統計數據,這一區域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已經位列青島各區市首位,占青島全市GDP四分之一左右。
西海岸新區在船舶工業、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等產業均有一定基礎,并擁有保稅港區等對外開放的區域。規劃認為,新區是山東半島國家級園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區域。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孝德分析,批復青島西海岸新區,可能是搞活渤海灣經濟圈的一顆棋子。在這個經濟圈內,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提上了日程,天津濱海新區已經建設多年。青島在海洋開發方面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因此青島西海岸新區同樣是整個環渤海地區發展的激活點。
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西海岸新區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的四個海洋經濟新區中“最有特色、基礎最好、功能最齊全”的新區。在上升為國家級新區后,西海岸新區可以針對海洋經濟的發展進行更多的體制突破和創新。
相關鏈接:
青島西海岸新區誕生始末 五大定位詳細解讀
(青島新聞網/劉海龍 錫復春王婷 趙玉勛)國務院日前批復山東省政府,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這是國務院批準設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之后,深入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批復成立西海岸新區后,其發展的優勢、設立背后的意義是什么?未來將會為青島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對此做出重要解讀。
優勢
西海岸發展實力迸發
兩個世界級的大港—前灣港和董家口港,是西海岸駛向世界的強大引擎;處于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的核心地帶,讓西海岸擁有輻射全國的市場空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等匯聚在此,形成前沿高端的開放區域;強悍的制造業方陣,更是這一區域無可比擬的產業優勢……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20多年的開發積淀,特別是新區形態形成的新優勢,西海岸這片沃土的發展實力開始進入迸發時代。整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以海洋為核心的鮮明的產業特色,在當前海洋強國戰略中,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優勢。西海岸新區批復后,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將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思路,實施海洋戰略,率先藍色跨越,建設美麗新區。
使命
海洋經濟發展范本
采訪中,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強調說,國務院批復明確新區建設發展以海洋經濟為主題。西海岸新區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依托國家和省市海洋科研水平及優勢,擬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與裝備、海洋能源開發、海洋功能生物資源利用、海上娛樂文化、海洋探測監測與信息服務等六大海洋新興產業。這就決定西海岸新區有兩項重要使命: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新區建設發展有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穩定和諧三條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穩定和諧為基礎,開創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新局面。
五大定位
將成海洋科技領航區
盡管西海岸新區剛剛得到批復,但其定位已然清晰可見�!拔骱0缎聟^將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所謂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就是要發揮和放大青島海洋科研和產業基礎優勢,吸納國內外海洋科教研發機構和領軍企業,以先進技術改革提升海洋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海洋裝備等海洋新興產業和濱海旅游、涉海金融、海洋文化等新型服務業,打造海洋經濟升級版。同時,西海岸新區還是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依托前灣港、董家口港和古鎮口港,發揮全國重要的戰略物資中轉基地優勢,建設國家陸基綜合保障體系;依托國家級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打造以深海探測為導向的國家深遠海開發重大創新平臺和推動深海探測開發裝備產業基地。
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上述兩大定位外,西海岸新區還有三個定位,分別是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和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其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依托古鎮口建設,主動服務國防建設,推動在體制機制、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八個方面創新融合,重點發展船舶配套、電子信息裝備、航空、衛星通訊等軍民結合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海軍城;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則重點依托保稅港區、中德生態園、中日韓創新產業園等國際化園區,在海洋產業合作、跨國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化管理、技術、人才、制度國際合作與交流,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區,構筑我國參與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范平臺;作為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將重點圍繞統籌陸海規劃、統籌陸海產業布局、統籌陸海資源要素配置、統籌陸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陸海生態環境保護、統籌近岸開發和深遠海空間拓展等“六個統籌”,開展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立陸海統籌一體化發展機制。
建設戰略
海洋科技加轉型先行
“西海岸新區建設發展要堅持海洋科技戰略和轉型發展戰略。”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建設中,要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海洋基礎科研平臺、海洋應用技術創新平臺、海洋科技成果孵化與企業培育平臺,強化海洋人才市場、國際海洋產權交易、海洋應用信息與數據服務等創新要素支撐,以科技自主創新引領海洋經濟轉型升級。轉型發展戰略方面,要率先實施鳳凰涅槃、騰籠換鳥,推動經濟功能從制造向創新提升,口岸功能從中轉大港向自由貿易和國際物流中心提升,城市功能從以產業為主向產城融合提升,社會功能從管理向治理提升,體制機制從一般行政區向國家級新區提升,推動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
開放帶動文化引領
采訪中,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提到,西海岸新區建設發展是一項新使命,還要依靠開放帶動戰略、文化引領戰略、生態優先戰略和人才支撐戰略。
開放帶動戰略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發揮好八大功能區集聚發展和政策疊加效應,全力爭取開放新平臺,積極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營造與國際慣例相接軌的營商環境,增創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而文化引領戰略方面,則是要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培育以“新黃島、新開放、新夢想”為主題的城市精神,傳承瑯琊文化等傳統文化,培育影視傳媒、節慶會展、版權交易等現代文化產業,打造“影視之城”,彰顯新區文化引領風尚、凝聚力量、推進融合的作用。
西海岸新區在建設發展中不能忽視生態優先戰略。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珠山、大珠山、藏馬山、鐵镢山等山系,保護海岸帶和海島,保護和節約水資源,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海洋新城。此外,還將實施人才支撐戰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面向海內外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加快發展以培養高素質海洋類應用技術和技能人才為重點的現代職業教育,搭建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平臺,推進干部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優化人才政策環境,建設海洋人才特區。
要求
建設新區需四種能力
西海岸新區建設任務艱巨,黃島區委(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提出,建設新區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四種能力:一是創新能力。以先行先試為契機,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推進新區建設,突出創新驅動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觀念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二是統籌能力。統籌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推動陸海統籌、軍民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第三就是服務能力。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進政府服務、社會治理等各方面治理,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率,實現服務工作和治理方式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推進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后一個是領航能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發揮好新區在青島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提供示范和經驗。
揭秘
“青島西海岸新區”誕生始末
最近3年來,青島很忙,忙得“馬不停蹄”;青島也很精彩,系列榮譽“紛至沓來”!
在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青島位列第九位;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排名發布,青島位列第七……
2013年12月,青島成為中國新的一線城市之一……
2013年、2014年連續兩屆舉辦世界杯帆船賽;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14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在青島舉行……
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
至此,青島市的嶄新“地標”誕生,青島市的另一張靚麗“名片”也出現。
正所謂“沒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也不是“一蹴而就”。
藍色經濟催生“新城”雛形
時間追溯到2011年1月,國務院批準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將藍色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青島市被定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為搶抓藍色經濟發展機遇,突出發揮青島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帶動作用,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西海岸經濟新區。
同年2月18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啟動,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到了2011年11月,市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已完成初稿,正在按程序上報。
2011年11月27日,青島市在北京舉行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專家咨詢會議,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省發改委以及部分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就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專家組指出,當前的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方案涵蓋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定位準確,重點突出,希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盡快制定出臺相關規劃,全面實施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戰略,將這一新區打造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引領區、試驗區、戰略支點和示范平臺。
2012年1月10日,青島市市委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中,對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進行深入討論并原則性通過。這次會議決定,未來幾年里,青島將重點在西海岸打造一個新青島,使其成為青島的新名片。青島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此次會議中做出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加快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創新發展機制以及加強宣傳推介。青島西海岸規劃打破現有行政區劃,分為一個新區核心區、六大經濟功能區。
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是青島市委、市政府著眼青島未來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發揮青島本土優勢,探索科技興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資源、引領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積極探索。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建設,對于在大青島格局下,不斷優化全市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構建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體系,支撐青島新一個百年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打造一個新青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發展規劃提供“行動指南”
大海航行靠燈塔,地區發展要靠科學規劃。
隨著青島市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的出臺,一個“灣區大青島”的多中心發展格局躍然紙上,西海岸經濟新區有了“行動指南”。
2012年1月,青島市規劃局公布2012年工作打算,其將抓緊編制完成西海岸經濟新區建設總體規劃、藍色硅谷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全力加快西海岸經濟新區、藍色硅谷建設。
同年1月31日,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成立,標志著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
2012年3月,青島市發布了《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在大青島格局下,未來幾年青島將重點打造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使西海岸成為青島新的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進一步支撐青島發展成為國際灣區都市。
根據當時規劃,西海岸經濟新區便要朝著國家級經濟新區而努力。
當時的青島市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顯示,新區要著眼建設國家級經濟新區,積極推進新區資源整合和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新區在全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率先突破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進入全國新區第一方陣,打造沿黃流域對外開放的門戶、國際航運樞紐、國家海陸統籌發展試驗區、國家高端海洋產業發展領航區和青島現代化國際新城,支撐青島發展成為“國際灣區都市”。
而在地域布局中,要實現非�!�1+6”統籌海陸。根據新區規劃,新區將按照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全域城市化的思路,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統籌海陸資源,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區,優化空間布局,將著力打造一個新區核心區,以及六大經濟功能區。
作為西海岸經濟新區的核心區,將依托唐島灣、靈山灣的濱海岸線,建設新區行政、金融、商務、文化、科教中心。重點發展金融、現代商務、高端商業,增強綜合服務功能。集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事件和國際會議,推進文化產業化和文化品牌建設,構建人文新區。
六大經濟功能區分布于核心區周邊,包括保稅港區拓展區、中德生態園拓展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海島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瑯琊人文宜居區。
在產業布局中,著眼建設世界級產業基地。根據規劃,新區立足產業基礎和港口優勢,做強海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海洋高端石油化工、海洋運輸物流和海洋文化旅游業,建設世界級產業基地。
科學調整青島行政區劃
為讓城鎮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青島市也計劃對行政區劃作出進一步科學調整。
2012年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山東省政府決定調整我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原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這為西海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西海岸經濟新區完成總體規劃綱要和生態系統專項規劃,其發展規劃上報國務院,五大片區開發全面啟動,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新城區。中德生態園、中日韓合作創新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積極推進,青島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建成投入運營,董家口港區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入駐。
2013年4月19日,青島市環保局正式公布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中央商務區規劃第一次環評,這也標志著西海岸經濟新區中央商務區建設將要整體啟動,一座面積30.15平方公里,可容納60萬人口居住生活的嶄新中央商務區將在未來西海岸崛起。
今年6月,西海岸新區正式獲批為第九大國家級新區,其未來的發展必將在青島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中港網
|